孩子有夠「歡」?2到4歲是挑戰父母的年紀,也是單純愛爸媽的年紀:媽媽生活療癒分享

時間:2023-10-21 20:29:56 作者:媽媽生活療癒分享 熱度:媽媽生活療癒分享
媽媽生活療癒分享描述::有一天,狄娜和3歲的女兒開車回家,女兒想聽《長發公主》的音樂,狄娜掏出手機搜尋曲子,而就在等候播放的短短5秒鐘里,女兒失去了耐性,哭叫起來。 這場景對任何家有幼兒的家長來說都不陌生。正因如此,我們給2到4歲的幼兒取了很多不名譽的綽號:從中文的「兩歲貓狗嫌」、「屁孩」,到英文的 terrible two、threenager,很多俚語都是用來形容幼兒的火爆。 最近還有一個新的字眼:twochebag,是結合兩歲(two)和惡棍(douchebag)創造的新字。「一眼看到覺得很好笑,」《華盛頓郵報》幼教記者凱特琳·吉布森(Caitlin Gibson)寫道:「但仔細一想,就會覺得這實在太糟糕了。」 (在這個階段,孩子「應該」要有情緒起伏,是重要的學習里程碑) 70年了,學步兒負面俚語只增不減 《華盛頓郵報》分析相關俚語的形成背景,指出「可怕的2歲」(terrible twos)是1950年代開始興起的說法,且有其形成的時代背景——那是美國文化開始期待媽媽表現得優雅輕松的時期:晚餐要在5點前上桌,孩子要教得彬彬有禮,屋子要收拾得一塵不染。但是意志力堅強的2歲幼兒不會配合母親演出上述形象,于是「你能怎么樣?那是可怕的兩歲」一說開始風行。 我們不再活在1950年代,但父母仍然受到社會期待的壓力,沒有什么比幼兒突然在公共場合爆發哭鬧更讓父母難堪、沒有什么比旁人批評的眼光更讓父母感到無力的了。因為這樣,相關的負面俚語愈來愈多。 例如,「3歲叛逆期」(threenager)是4、5年前左右在媽媽部落客之間紅起來的新詞,意思是可怕的階段不會在孩子3歲生日那一天就突然結束。在今天的社群媒體上,教養的成就與挫折總是會被即時分享,而即使是最乖巧的幼兒也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于是「2歲惡棍」(twochebag)、「X你的4歲」(fxxx you fours)等更多更夸張的字眼開始出現。 這些說法,乍看之下無害,多半是煩躁的父母想要自嘲或者博君一笑的產物。但是語言會形塑我們的認知以及我們的經驗,所以當我們持續地用這些負面的字眼來形容我們之間的小人類,會有什么樣的效果呢?這些字眼會怎么形塑新手父母對幼兒期的預設立場,家有幼兒的父母的育兒經驗,甚至幼兒本身的成長經驗? 吉布森發現,很多受訪者聽到有人用「貓狗嫌」、「屁孩」來形容一個孩子,就會自動就把這個孩子想成一個很難搞的壞孩子。但如果這是一個2到4歲的幼兒,他只是正在經歷一個學做人的階段,掙扎著用有限的字眼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復雜的情緒,而且他所經歷的壓力,并不比周圍的大人少。 過多負面印象,掩蓋幼兒情緒成因 很多人喜歡給新手父母意見,所以從肚子隆起的那一天起,媽媽們就會開始聽到「等小孩生下來你就會想把他塞回去」、「等著瞧你就知道兩歲小孩有多難搞」之類的警語。在三姑六婆的轟炸下,新手父母要如何去期待這個新的生命? 事實上,2到4歲是挑戰父母的年紀,也是單純地愛著爸爸媽媽的年紀。 如果家有這個年紀的幼兒,你會常常被頂嘴,你家會亂得不得了,但你也會不時聽到「我愛爸爸/媽媽」,得到突如其來的擁抱。幼兒有驚人的記憶,也會說出溫暖的句子,當我們跳脫「屁孩」、「2歲貓狗嫌」的思考框架,才能真正去經歷養育一個學步兒的驚喜。 在這個階段,孩子「應該」要有情緒起伏。美國巴納德學院幼兒發展中心主任托瓦·克萊因(Tovah Klein)說:「父母最怕聽到『不要!』但是對幼兒來說,學會使用這個字眼,是重要的學習里程碑。」她指出,「兩歲貓狗嫌」之類的俚語一方面向父母保證這些貓狗嫌的行為是正常的,一方面卻阻礙父母去理解貓狗嫌行為背后的意義:「甜美的嬰兒不是無緣無故長成怪獸般的幼兒,他們的大腦正在經歷風暴般的改變,這是長大成人的必經之路。」 孩子雖然「歡」起來的時候很難懂,但有時神來一句溫暖的話,總會帶給大人很多驚喜。 她提醒:「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你會愈來愈輕松,但也會開始懷念這段日子。」所以,請不要讓「屁孩」、「兩歲貓狗嫌」這些負面俚語,阻礙了你真正認識孩子的情緒成因、掌握認識孩子發展階段的機會。 發表評論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孩子有夠「歡」?2到4歲是挑戰父母的年紀,也是單純愛爸媽的年紀-媽媽生活療癒分享】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