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對人類有大貢獻:最新科學理論:親子共烹飪交流分享

時間:2023-11-01 06:27:28 作者:親子共烹飪交流分享 熱度:親子共烹飪交流分享
親子共烹飪交流分享描述::爸媽們,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和動物相比,我們人類需要花在照顧小孩身上的時間是那么的長? 你比如說其它哺乳動物,長頸鹿出生后一個小時就可以站起來走動了,小狗出生后三四個星期就不用再吃奶了,雄獅子大約三歲就要離開媽媽去獨立建立屬于自己的族群。 可是看看我們人,喂奶起碼要半年,通常一歲左右才能走路,要脫離父母完全獨立通常是 18 歲吧,就算特殊情況下的小朋友需要自力更生,沒有七八歲以上基本是不太有獨立生存的能力的,更別提現代社會多少成年以后還在啃老的人。 那么,人類進化到生物鏈的頂端,最終卻需要花費這么多的時間和力氣照顧自己的小孩,真的有進化生物學上的優勢嗎 ? 當新手爸媽們面對那個什么都不能自己做、只會哭、要求卻又有一大堆的小小嬰兒時,在精疲力盡之后會不會問自己:是不是我太命苦,照顧小孩為什么這么難? 啊哈,爸媽們,請注意,答案來啦:最近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上的一篇研究論文,利用數學模型重建了生物界的大腦演化史,最后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那就是:人類花費在照顧小孩身上的精力,是推動我們智商前進的動力。 換言之,正是因為我們養小孩是這么難、這么長、這么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所以我們的智商才會進化到現在這個地步。 自然選擇留下大容量的大腦,而大容量的大腦卻不易發育完全 首先,我們知道生物演化的規律是在自然選擇的壓力下進行的,也就是說適者生存,越是適應環境良好的特征,越會保留在生物體上。那么,當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出現容量更大的大腦時,這就是一個更加適應環境的特征,因為腦容量越大,生物就越聰明,就越容易應對不良環境而讓自己生存下來。所以自然選擇的結果,會留下那些大容量的大腦,而人類就這么雀屏中選了。 可是,這又帶來一個矛盾的現象,那就是腦容量越大,胎兒在母體內就越沒有足夠時間完成大腦的完全發育。比如長頸鹿出生后一個小時就能走了,那是因為小長頸鹿在母體內已經基本完成大腦發育,它出生后只需要那么一點點時間就可以運用大腦的運動中樞和肢體的運動神經相配合。 可是人不行,人出生的時候,大腦只有一個雛形,它需要很長時間來完善自己的發育,而它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 它太大了,越大越復雜,雖然人類懷孕的時間已經夠長了,還是沒有足夠時間讓大腦完全發育。 這個矛盾就需要后天來彌補,既然新生兒還需要大腦持續發育,那么在發育過程中,就需要他的父母進行非常密切的照護,保證在他大腦發育完全之前,他可以生存下去。 照護嬰兒需要高智商 大家要明白,我們現在說的是人類之所以演化為人的那個階段,不是現在有各種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看小孩的時代。在我們的祖先仍在演化史上力爭上游的時代,誰的后代多,誰就有了相當的演化優勢,而后代多寡,看的是存活下來的后代數量,所以父母照護小孩這個工作,對于人類的生存有極為關鍵的意義。 可是照護嬰兒可不容易。你看小狗要吃幾個星期的母乳,但這幾個星期里,它基本上可以自己跑動,母狗的照護工作可是輕松多了。人可不行,人類照護嬰兒的工作量非常巨大,父母要了解嬰兒的需求、保護他不被環境所傷害,這對人類的智商其實是一個很嚴峻的考驗。 于是人類為了自己后代的存活,拼了命的照顧小孩,在這個過程中,不但智商大躍進,甚至與社交、情感相關的情商也同樣躍進。這個過程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那些比較聰明的父母,他們的小孩存活下來了,父母身上比較聰明的基因也傳給了小孩;而那些沒那么聰明的父母,他們的小孩就被淘汰了,同時淘汰的是不那么聰明的基因。 于是百萬年后,才有了我們現代人。其實按照科學家的模型推演,越是智商位于高位階的哺乳類動物,這種動物的幼兒所需要的哺乳時間就越長,這就從生物群體的角度佐證了,智商演進與照護幼體的工作量有密切的關系。 這樣一講,爸媽們是否會覺得自己照護小孩是個聽偉大的職責? 新手爸媽們下一次被那個什么都不會、只會哭、要求還很多的小家伙弄得精疲力盡自我懷疑的時候,不妨這樣想:正是因為這個小小嬰兒是如此的無能,我們 (全人類) 才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發表評論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養孩子對人類有大貢獻:最新科學理論-親子共烹飪交流分享】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